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热点专题 > 正文
珠宝必须建立自己的美学体系

珠宝作为一门学科已然在学界有了一席之地,但在我国的教育领域还没有一所独立的以珠宝命名的院校。属于二级珠宝学院的课程设置,还没有属于珠宝自己的美学,最多也就开设一门美学概论,对学生进行美原理的宏观指导。在图书市面上也很少见到有关珠宝美的书籍,杂志领域此类文章也是凤毛麟角。即便是论说珠宝时而冠以“美”字,但“他们离美学太过疏远。”①本文抛出拙见,概论应该和怎样建立属于珠宝自己的美学。
一、建立珠宝美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一门学科的建立不会是横空出世或者学者心血来潮的杜撰,而是在主客观方面都具备的条件下,方才呼之欲出。从这个意义上讲,珠宝美学如果有条件建立,也不是诞生而是催生。笔者浅显地研究了珠宝和美学的实践与原理,认为珠宝美学建立的条件已经具备。
1、建立珠宝美学的必要性
建立珠宝美学是珠宝发展历史与现实的强烈需求,因而具有必然性,这种必然性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需要普及珠宝的美学知识。人们对珠宝的消费是个古老的话题,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珠宝都有悠久的历史,人类从拾起身边的贝壳到打造玉质石器一路走来,从未抛弃珠宝,相反更加器重、信任、喜欢之。直到现代,特别是战后,迎来了地球上以安逸生活为主旋律的时代,作为奢侈品的珠宝其商品地位愈加突出。人类生存的需要有两种:一种是物质层面的需要,还有一种是精神层面的需要。珠宝作为奢侈品,人们需要它,并非为了满足物质层面的需要,而是为了满足精神层面的需要。并且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这种需要会越来越多,以至于珠宝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要素而走进研究的领域。我国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国强民富的态势已为世人所仰慕,国人对高档奢侈品的追求欲望越来越高,珠宝玉器已冲出富人独享的牢笼,随便走进寻常百姓家,对珠宝美的议论与评介已成为茶余饭后的话题,其中观点相左者不乏其人。这些都说明,要提高以珠宝为承载的生活质量,必须要有珠宝审美的知识与经验。
其次,珠宝商品市场的激烈竞争必将催生珠宝美学。人类对珠宝的渴求催生了珠宝事业的发展,珠宝消费的热烈场面,一时使商家措手不及。他们一方面要揣摩消费者对珠宝精致、美观的心理企盼,另一方面又要释疑消费者面对琳琅满目的珠宝既势在必得又害怕视觉疲劳而犹豫不决的矛盾。与此同时,珠宝资源的紧缺又在限制珠宝的需求增速,迫使刚刚兴起的珠宝业一个向量必须思考发展的方向,另一个向量必须考虑眼下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在这样的双重压力下,珠宝商们不得不把珠宝导向美、精、奇,小心翼翼地提升价格,既要满足珠宝消费者的需求,又要平抑珠宝消费的增长势头。为此,珠宝美学必然成为重要话题左右着珠宝事业的发展,从而为自成体系奠定必然性客观基础。  
再次,珠宝生产的继承与创新需要珠宝美学。相对商品经济而言,生产和流通分属于不同领域。珠宝商家和消费者对珠宝的审美需求必然影响到珠宝的生产领域。为了迎合商家对珠宝款式的需求,厂家便会绞尽脑汁,试图穷尽珠宝设计之美,以其博得流通领域商家的青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使自己的作品成为潜在的商品而登上货架,热切期待着消费者将其变成现实的商品,同时祈盼自己的下一个作品也能碰上好运气。我们还能看到,珠宝厂家之间的竞争是如此地惨烈,以至于设计师只能以个性化的作品参与竞争,除了珠宝原料的奇缺、昂贵之外,还由于珠宝本身的奢侈品特性,在商品潜在阶段滞留时间过长,因此几乎珠宝生产领域拒绝批量生产。珠宝生产为满足消费者对同样物件排斥的心理,为珠宝设计师们出了难题——一面是珠宝的需求量在增大,一面是对珠宝个性化的追求。这就迫使珠宝产品的设计不断地投放美的元素,从而形成对珠宝美学需求的动力,增加了其渐成气候的分量。
最后,珠宝教育的发展需要珠宝美学自成体系。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教育,反映着商品社会的多方面需求。珠宝生产、流通、消费的沸腾造成对珠宝人才需求的急促呼吸,教育领域以敏锐的嗅觉关注到了这里的气息,于是教育领域里珠宝专业便应运而生了,且以极快的速度发展。我国地矿教育的领头雁—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995年才成立珠宝学院,20年的时间,现在便保有博士、硕士、本科在学生500多名,北京民族大学2002年成立了珠宝学院,现有在校生300多名。成千上万的珠宝专业学生走向社会,要面对数以千万计的珠宝消费者,要参与到珠宝生产和流通领域,他们要面对同一个课题,即珠宝审美问题,这样的知识需求迫使美学必须与珠宝有机地嫁接,形成属于珠宝自己的美学。从另一个角度讲,消费者和商品人的斗法是人类活动一项永恒的主题之一。珠宝消费者要卖到称心如意的珠宝,离不开对珠宝美的知识的把握,这种知识是需要后天学习的;同样,珠宝商品人要在竞争中获得利益最大化,就必须揣摩珠宝消费者的审美意象,他们也必须掌握关于珠宝美的知识,这些知识只有对珠宝美学的系统学习来完成。
2、建立珠宝美学的可能性
建立珠宝美学在以下四个方面提供了可能性:
(1)珠宝的身份特征明确了美学关照珠宝的任务。就分类学意义而言,珠宝属于艺术,理应成为美学的研究内容。当我们进一步分析珠宝的特性,其美学意义便更加浓烈。首先,珠宝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它的美学价值。珠宝不是生活必需品而是奢侈品。人们对珠宝的消费,是因为它能够给人们带来消遣享受、炫耀满足、陶冶性情、愉悦身心、平添乐趣。而这些活动都是以为人们带来美感作为基础的。其次,珠宝的价格与审美价值有关联。珠宝何以一文不值,何以价值连城,这是与珠宝给人们带来的审美感受不同相关联的。最后,珠宝的选料、设计、加工,活脱脱就是一个艺术再现的过程,而艺术正是美的表现形式。珠宝的艺术身份为我们建立珠宝美学提供了现实依据。
(2)辩证唯物主义美学观为珠宝美学奠定了理论基础。美学历史久远,在西方学界较为被重视。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辩证唯物主义理论之前,人们在理解美的现象、审美意识的产生等,虽有成就,但都存在缺憾。当马克思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美和审美的本质问题便迎刃而解了。辩证唯物主义美学观认为美的根源不单在物质的自然性,而在它的社会性,在客观物质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基础是人类的社会实践。美感是一种超乎实用功利的,是确证人的本质力量、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的精神感觉。为此,马克思提出 “劳动创造了美”② 。辩证唯物主义美学观的科学性为我们研究珠宝的美学特性及其与审美相关联的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既明确了研究的方向,也提供了体系内在逻辑的框架。
(3)美学边缘学科的诞生为珠宝美学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进入80年代,美学在我国学界掀起了高潮,令人欣慰的是经过学者的努力,不但丰富了美学基本原理,还拓展了美学研究领域,除了原有的诸美学形式之外,还先后诞生了建筑美学、旅游美学、环境美学等等。这些美学的分支自成体系,在各自领域弄潮,俨然成为该领域的宏观理论奠基,大有缺之不爽之势。这些美学分支的成功范例及其发挥的教育实践作用,给珠宝美学的建立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诸如理论依据、框架结构、例证原则等,对珠宝美学的研究无疑起到触类旁通的妙用。同时也可以使我们坚定信心,珠宝美学的建立不是可能与否的问题,而是如何着手建设的问题。
(4)珠宝工作者的理论追求为珠宝美学的建立做了前期的铺垫。在珠宝创作的过程中,在珠宝教学的实践中,设计者和教学者都会感到绕不开美学,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应用到美学原理。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几乎珠宝活动就是围绕美和审美来进行,离开美和审美,关起门来造车,必然被珠宝市场边缘化,甚或被抛弃。为此他们在珠宝生产的实践中,在珠宝的教学实践中,在应用美学原理时,便有了一些关于珠宝美的体会,甚至有人著书立说,譬如理由先生从文学与历史的角度探讨玉之美,出版了《玉美学》一书。专家学者的珠宝美学探讨以及在不同侧面对珠宝的美与审美的议论,作为珠宝美学的素材甚或说是前奏,为我们建立珠宝美学探索出捷径,如果我们将之系统化,珠宝美学大厦就将告竣。
二、珠宝美学研究的对象
珠宝美学是一门研究珠宝美与审美及其关系的学科。我们在给珠宝美学下定义之时要注意处理好两个关系:其一要处理好珠宝与珠宝美学的关系。珠宝与珠宝美学有相同点,二者都是研究珠宝的,都以珠宝为研究对象。二者又有不同点。一方面广义的珠宝应包括金、银以及天然材料(矿物、岩石、生物等)制成的,具有一定价值的首饰、工艺品或其他珍藏物品,他们是可以离开人而客观存在的;珠宝美学则不然,它是研究鉴赏者与鉴赏物的美学关系的,是无法离开审美者而独立存在的。另一方面,二者还是总体与旁支的关系,珠宝是总论,珠宝美学只是珠宝科学的一个分支。其二,要处理好美学与珠宝美学的关系。美学和珠宝美学是宏观和微观的关系,既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美的科学”③,它研究美的发生的一般规律。珠宝美学的理论基础根植于美学,是美学的一个分支。但美学与珠宝美学关系密切:珠宝美学应用美学原理,不但有了名分,而且更具说服力;美学依靠珠宝美学使自己根深叶茂,更具感染力。相反,只用美学原理去机械地解释珠宝的美学现象,就没有了珠宝美的生机和活力,因为在最新的美学原理中,还没有珠宝作为例证的一席之地。
珠宝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从美学原理出发,珠宝美学无非是研究珠宝的美与审美及其关系的学科。珠宝的美来自于珠宝作为客观对象,珠宝的审美来自于完成审美的主体。所以珠宝美学的研究对象也就是与珠宝的美相关联的客体与主体及其相互的关系。
1、作为客体的珠宝美是珠宝美学研究的对象
珠宝作为人类占有而欲罢不能的尤物,其分类大致为:天然宝石类(狭义)珠宝(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猫眼、水晶);天然玉石类珠宝(硬玉、软玉);有机类珠宝(珍珠、珊瑚、象牙、琥珀、龟甲、贝壳、果实 );矿物提炼类珠宝(金、银);人工类珠宝(合成宝石、人造宝石、拼合宝石、再造宝石);珠宝仿制品。这些珠宝客体怎样以美的形态展现在审美者的面前,作用于审美者的感官,引起愉悦和好感,形成美的感受、印象和回忆。珠宝美学对此必照拂之。
2、珠宝审美的主体是珠宝美学的研究对象
(1)珠宝消费者的审美心理感受。首先,珠宝的消费具有特殊性,珠宝走进人们的生活就是因为它的美。生活中离不开美,爱美,追求美,追求美好的生活,向往美好的未来,这是人类的独特本能。梁启超认为:“我确信,美,是人类生活的一种要素,或者还是各种要素中最要者,倘若在生活中把美的成分抽出,恐怕便活得不自在,甚至活不成。”④珠宝不是生活必需品,人们为什么需要他,是因为它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愉悦和温馨,这是因为珠宝本身所具有的美。珠宝消费者在拥有珠宝时为什么看中这类物品,在同类物品中为什么看中这一个,而非那一个,这时产生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是什么,是否有对美的关联。对此,珠宝美学必照拂之。
(2)珠宝商品人的审美素养。以珠宝商品化为目的而从事珠宝生产、流通行业的人可以成为珠宝商品人。珠宝商品人分为两类:一类是珠宝加工商:首饰设计、宝玉石研磨雕刻都离不开美和审美的要素。没有审美,就没有好的作品,也就没有市场。另一类是珠宝销售商。珠宝销售商对珠宝持排斥的态度,卖掉货架上的珠宝实现其价格是他的终极目的。然而,从生产商手上拿到的珠宝看走了眼,未能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就只能滞留在货架上,这是销售商所最不愿意看到的。以上可见,珠宝商品人不论属于哪类,他们的最终目的都不是拥有珠宝,为此对珠宝身上所蕴含的美的元素更加在意,可以自豪地说:珠宝的商业活动离不开美和审美,对此,珠宝美学必照拂之。
(3)上述得知,珠宝消费者与珠宝商品人之间必然存在审美关系,这种关系首先表现为主动和被动的关系:消费者一般地呈主动的态势,商品人一般地呈被动的态势,二者在审美的条件下关系极为密切。其次,表现为相得益彰的关系。珠宝消费者需要美的珠宝商品,这种商品离不开珠宝商品人的加工制作;珠宝商品人只有通过珠宝消费者的赏识,他所持有的珠宝物品才可能变成商品,他握有货币的最终目的才能实现。珠宝消费者与珠宝商品人之间的审美关系是珠宝审美关系中的重要关系,对此,珠宝美学必照拂之。
3、珠宝审美主客体的关系是珠宝美学的研究对象
在我们建立珠宝美学体系时,便不难发现,在美的研究框架下,珠宝的客体与主体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主体审视珠宝的美离不开珠宝客体,而珠宝客体的美只有在珠宝主体审视珠宝时,才被发现。也就是说,关于珠宝的美和审美,是在珠宝的主体与客体发生审美关系时才会涌现,没有这层关系,也就无所谓珠宝的美与审美。上述事实,同样印证了一条基本原理:珠宝审美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也是珠宝美学的研究对象。
三、珠宝美学的框架结构
珠宝美学虽然以美学为基础建立,但也有自身的特点。珠宝美学的框架结构以基本原理、表现形式、审美教育等板块作为三角支撑,意求体系的稳定性。
1、珠宝美学的基本原理部分
珠宝美学的基本原理遵循辩证唯物主义美学原理,从珠宝美学定义出发,阐发珠宝美学的研究对象。从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切入,重点揭示珠宝美的本质;从劳动创造价值的基本原理切入,重点阐述珠宝审美价值的本质;从存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切入,分述审美的各种感受。
2、珠宝美学的表现形式部分
在各大家创立的美学体系中,关于美的表现形式可谓精彩纷呈。珠宝美学将根据珠宝的特点,尽力挖掘展示珠宝美的方方面面,概括如下。
(1)珠宝具有社会美的特质。珠宝通过历史的、生活的、民族的甚至地域的不同侧面表现出自身美的存在,珠宝社会美的属性使其必然具有实践性、自由创造性、积极进步性等特点。珠宝社会美的功利性也在研究之列。在珠宝的社会美中其核心与精髓是要反映社会的“真”和社会的“善”。
(2)珠宝具有自然美的特质。珠宝原料本身来自自然,而从作品反映的内容也大多取自自然,珠宝的自然美不难理解,但困难是自然本身自在自为,无所谓美,那么珠宝的自然美是怎样形成的哪?为此研究珠宝自然美的条件和根源便成为重点。珠宝自然美表现的是自然的大美,其特点在个别性、多样性、运动性等几个方面。
(3)珠宝具有形式美的特质。珠宝美的形式与珠宝的形式美有联系但更主要的是区别,珠宝的形式美是珠宝作品所反映出来的各种形式因素(色彩、线条、形体、声音等)的有规律的组合,这种组合是通过形式因素与人的感官的作用关系来完成的,这种关系的发生要遵循一定的规律,才能显现美的效果。通过多方探索,以下法则是构成珠宝形式美所要遵循的:单纯齐一、对称均衡、调和对比、空白虚实、尺寸比例、联想意境等。
(4)珠宝具有结构美的特质。美在结构方面的表现不俗,但美学界给予的重视不够。珠宝作为立体存在的物件,必然通过结构而存在。珠宝在内在与外在两个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结构不仅作用于人们的感官,而且会间接地作用于人们的大脑,进而融进更多的美的元素。为此,珠宝的结构美不但存在,而且还要大书特书。珠宝的结构美也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如局部与整体整体优先、内在与外在外在优先、静态与动态动态优先等等。
(5)珠宝具有对立美的特质。美的对立面是丑,按照辩证唯物主义观的理解,丑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为美。珠宝作为美的表现手法也必然反映这种转化关系,从而形成对立美。珠宝的对立美有自己的表现形式,诸如残缺美、夸张美、滑稽美、荒诞美等。
(6)珠宝具有创造美的特质。珠宝的原料大多来自无机矿物,有机珠宝种类较少。相对大多数无机矿物而言,珠宝美的存在必然经历创造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珠宝美大多是创造的结果,因而珠宝的创造美不但存在,而且必须要研究其存在的原理、自身的特点、应遵循的规律等等。在珠宝的创造美领域,重点是珠宝美的创意与创作两个环节。
3、珠宝美学的审美教育部分
提高审美者的审美能力和品位是美学的社会责任,他将推动事物的美向着正确的、健康的方向发展。珠宝美学必然要担负起这一社会责任。珠宝审美主体大致可以分为珠宝消费者和珠宝商品人两大类,而作为从事珠宝教育的工作者无非是培养以上两类人的专业人才,是珠宝美社会责任的担当者,他们应该研究怎样提高珠宝消费者和珠宝商品人的审美能力和品位,进而推动珠宝事业走向辉煌。
四、学习珠宝美学的方法
首先,学好珠宝美学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掌握科学的方法论。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在认识世界上起着统领的作用,人们认识世界离不开世界观。珠宝是客观存在的一类现象,认识它的美及审美,也必须有世界观的统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能够科学地回答世界是什么和世界怎么样等问题,也一定能够回答珠宝美和审美的复杂问题。也只有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理论基础上才能廓清珠宝美和审美的复杂问题。认识和改造世界还需要科学的方法。方法不科学,虽立论基础科学,但结论也会谬之千里。唯物辩证法主张用普遍联系、运动发展、矛盾主次的方法看世界,是科学的方法论。研究珠宝美学只能运用唯物辩证的方法,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建立科学的体系。要把正确的世界观与科学的方法论结合起来。珠宝现象是自然界、人类社会的一种极为复杂的现象,而关于珠宝美及审美的理解就更多了几层面纱,平添了许多困难。要学好珠宝美学,掌握其中要义,只有将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会理解深透,达理服人。
其次,学好珠宝美学要与美学的学习结合起来。珠宝美学应该也必须是美学的一个分支,就像珠宝是艺术的一个分支一样。掌握了美学原理,也就掌握了珠宝美学的基本原理;珠宝虽然是艺术的一个分支,但它自身又有其特殊性,我们不能用学习美学代替学习珠宝美学,否则珠宝的美就会被美学殿堂所冷落,落得个无人问津的尴尬下场。所以我们既要学习一些美学的原理,为珠宝美学找到科学的理论依据;又要关注珠宝美学的特殊性,学好珠宝美学,为迎接社会的挑战夯实基础。
第三,学好珠宝美学要与珠宝的发展史结合起来。事物都有自身发展的历史,毋庸置疑的是珠宝的美也有自己发展的历史,我们离不开珠宝发展的历史去谈珠宝美学。如果说,我们回顾珠宝可以找到珠宝美的例证带有实用主义的色彩,那么,利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解释珠宝美的现象则是理性的成功。唯物史观认为,劳动创造了人,也就创造了人类历史;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合,劳动成果体现了各种社会关系,因而它便反映了人的本质。珠宝作为人类劳动成果,也具有这样的属性,这就为美的现象提供了解开疑点的钥匙。所以学好珠宝美学要懂得和用好唯物史观。况且,人类文明发展史对珠宝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珠宝身上无不承载着人类文明的信息,哪怕是最简单形式的珠宝。不懂中国文明发展史就无法读透玉文化,也无法创造和鉴赏玉的美。所以我们在研究和学习珠宝美学时,一定要懂得人类文明发展史,特别是珠宝的发展历史。
第四,学好珠宝美学要与学习其他艺术形式的美结合起来。珠宝在其发展过程中得到其他艺术形式发展的支撑,珠宝的美及审美离不开美的其他艺术形式。在学习珠宝美学时要涉猎艺术的其他形式;在论述珠宝美学的观点时也会引用其他艺术形式作为例证。为此,要学好珠宝美学,就要了解一些其他艺术形式的美学理论,使我们对珠宝美学原理的理解更深透、更丰富。
第五,学好珠宝美学要与珠宝艺术钻研结合起来。钻研珠宝艺术是学习珠宝美学的题中应有之意。对珠宝美学的学习应该有两个层面:其一要学习珠宝美学的原理,提高个人的修养;其二要把珠宝美学理论应用到珠宝活动的实践。不论自己是珠宝消费者的身份,还是珠宝商品人的身份,学习珠宝美学都不能只停留在学习原理上,更主要的还要应用到珠宝活动的实践中去。我们提倡的是珠宝美学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相得益彰,这有一个自觉性的问题,如果解决好了这个问题,任何一位热心珠宝事业的人都会取得极大的成功。
最后,学好珠宝美学要学会独立思考。一方面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学习珠宝美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开阔视野,丰富想象力,这是我们能够拿出具有审美价值的珠宝作品的前提。丰富的想象力不是凭空捏造,而是具有科学的依据,即便是抽象派的作品也有想象的依据。学习珠宝美学本身不需要想象力,但珠宝美学却是珠宝美的想象力丰富的源泉。在珠宝活动中,丰富的想象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还是科学的创造力。因为一方面,想象力凝练的作品要通过创造得到检验,看是否得到社会的认可;另一方面在创造力发挥作用时还可以进一步丰富想象力。对于学习珠宝美学来说,科学的创造力能够把潜在的审美变成实在的审美,从而使珠宝美学大厦更加坚固,对珠宝美学原理的科学性更加坚信。
 
注释:
① 理由《玉美学》《序言 缘起与题说》
②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③ 杨辛、甘霖《美学原理》第四版,p9
④ 梁启超《美学与生活》
 
作者简介:
辛佩杰,1977年恢复高考第一批学生,入黑龙江大学哲学系学习,中共党员,副教授。现任北京民族大学副校长兼珠宝学院院长,中国宝玉石协会教育与培训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玉文化》杂志编委,主要研究珠宝美学。

— 中国名匠玉雕大师网 —
主编:王哲
豫ICP备20020013号-1) 本站原创文章、图片及版式设计未经授权严禁模仿、盗用,违者必究!